
1、不要擔(dān)心吃太多雞蛋。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的建議,在保證其他食物(乳制品、肉類、海鮮類)正常攝入,即保證其他來源的蛋白質(zhì)提供比較充足的前提下,每周吃的雞蛋不應(yīng)該超過7個。但是如果日常吃的肉類等其他高蛋白的食物不夠多,1天吃1個以上的雞蛋并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fēng)險。而且如果剛好是在健康或者需要補充蛋白質(zhì),多吃幾個雞蛋也是沒有問題的。

2、不要丟掉蛋黃。我們平時吃雞蛋的時候都是吃蛋白和蛋黃兩部分。蛋白中的成分主要由水分、蛋白質(zhì)組成;蛋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油酸、維生素、脂質(zhì)等。有的人吃雞蛋單純不喜歡蛋黃的味道,有的人則是擔(dān)心吃雞蛋黃會增加膽固醇的含量,還會變胖。但事實上,蛋黃的營養(yǎng)含量是比蛋白要豐富的,而且每天吃一到兩個的雞蛋所產(chǎn)生的脂肪并不多,而且對大腦、骨骼的發(fā)育以及促血等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雞蛋黃沒必要扔掉。只有少數(shù)人不適宜吃蛋黃,如三高患者、肝炎患者以及過敏患者。
3、不要吃生雞蛋。我們有時候看一些外國的電視劇,看他們在熟的飯菜上直接打生雞蛋吃,尤其是日本。因為日本人素有“長壽”之稱,有的人認為吃生雞蛋更能直接攝取能量。實際上這是不科學(xué)的。首先,在母雞生雞蛋的時候,蛋殼上可能會殘留雞糞中攜帶的沙門氏菌,這是一種會引起嚴重病癥甚至死亡的危險病菌。
其次,蛋殼內(nèi)側(cè)有兩層卵膜,隨著雞蛋存放的時間越久,卵膜逐漸破裂,其他的細菌可能會侵入,如果沒有煮熟,這些侵入的細菌可能會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日本人喜歡吃生雞蛋,所以日本對于雞蛋的出品以及檢疫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把控標準,但是在國內(nèi)相對來說每一顆雞蛋里面的細菌含量以及出產(chǎn)日期是多久之前就沒那么確定了,所以不建議吃生雞蛋。

4、不要在乎蛋殼顏色。市面上賣的雞蛋有很多種,有的人會認為蛋殼顏色偏白一點的雞蛋會比較好,蛋殼的顏色是受母雞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影響,這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所以不管是紅皮雞蛋還是白皮雞蛋,這只跟雞蛋的品種有關(guān),實際上它們的營養(yǎng)成分沒有很大的差別。
5、不要迷信土雞蛋。很多人買雞蛋的時候都迷信土雞蛋。相對來說,土雞蛋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硒等略少一些。但是事實上這些差異很小,所以不必說非土雞蛋不可。
6、不要相信雞蛋與豆?jié){相克。有一種說法是雞蛋不可以跟豆?jié){同吃,因為豆?ji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使雞蛋難以吸收。但是其實只要豆?jié){是充分煮開的,這種抑制物就會被破壞,雞蛋吃進去了蛋白質(zhì)照樣可以吸收。所以早餐的時候喝上一杯豆?jié){加白煮蛋是完全不用擔(dān)心的搭配。

7、不要忽視雞蛋過敏。隨著環(huán)境與基因的交互作用,過敏人群也日漸增加。有一項研究指出,中國3-12歲的兒童中,有8.4%的存在食物過敏的情況,其中對雞蛋過敏的人占了一半以上。如果是對雞蛋過敏的,除了日常要少吃雞蛋之外,也要留意加工食品中是否有添加雞蛋,防止不慎攝入致敏食物。(摘自家庭醫(yī)生在線,原標題:每天吃多少個雞蛋最好?吃雞蛋時,請記住這7個“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