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想說 于 2018-9-28 21:43 編輯
走岀病房,已近子夜時分,晚風習習迎面吹來,驅散了滿臉的疲憊,皎潔的月光柔和地灑在大地上,喧嘩一天的城市安祥沉睡在大地母親的懷抱。
抬頭望去,一輪圓月掛在天空中分外明亮,猛然想起兩天前的中秋節(jié)雨夜,未見到最圓的月亮,留下的是遺憾和惆悵。此時,那圓圓的明月,露岀淺淺的微笑,向人間灑滿甜韻,牽動了我的情思。據(jù)天文觀測報道,今年月亮最圓的時間不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七,我有了強烈觀月的欲望。 夜深了,月光下我信步登上不遠處的印臺山公園,凝視天空圓圓的月亮,勾起不盡的遐想…… 我想起當年客居廣水壽山腳下的詩仙李白所寫下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是何等強烈!千百年來這首千古絕唱,家喻戶曉,享譽世界,表達了漂泊異鄉(xiāng)人對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深深地眷念和難舍難分的情懷。如今,廣水為全國書法、楹聯(lián)、詩詞之鄉(xiāng)。深厚的文化底蘊,肩負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假如李白穿越到現(xiàn)代,重返人杰地靈,充滿書香氣息的廣水之鄉(xiāng),在這花好月圓夜之美好時刻,他該又有何種感慨呢? 我想起明萬歷年間的一個中秋,從廣水走岀的湖廣舉人楊漣登上蛇山黃鶴樓,朗聲吟作《楚闈中秋》: 戰(zhàn)罷文場筆陣收, 客居不覺近中秋。 天開銀漢三千丈, 人仰金風十二樓。
燭影遙添豪士氣, 桂花偏插少年頭。 今朝得會嫦娥面, 明日蟾宮任我游。 這首想象豐富,氣勢磅礴的詩,道岀了一位三十一歲客游他鄉(xiāng)青年人的雄心壯志,在后來的時光,楊漣官至左副都御史,悲切的是剛正不阿遭陷害,蒙冤慘死在獄中。而值得撫慰的是家鄉(xiāng)人民沒有忘記他,隨著本土作家姚東明、黃海卿先生所著長篇歷史小說和同名電視連續(xù)劇《清官楊漣》的問世,楊漣廉潔正直的形象將融入人們心中。在這又逢八月中秋吟佳詩的當口,若楊公地下有知,也會含笑九泉。 透過靜謐朦朧的月光,南邊不遠處的烈士紀念碑緩緩映入眼簾,我不由得至誠的仰望,那潔白的塔碑似乎在娓娓道來當年的悲壯。是??!正因為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熱土地,才有今天的遍山映山紅,花好月圓桂花香。 一輪明月的清輝,傾瀉在我的心田,安撫著疲憊的心靈,從醫(yī)生涯中的如煙往事,又浮現(xiàn)在腦?!?/font> 病房中,青年醫(yī)生那張張嫩臉,過早的刻下了歲月的風霜,無影燈下的戰(zhàn)斗,沒有硝煙,卻緊張異常。沒有花前月下,病痛的解除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病房中,盡責的護士,也許是位不稱職的母親,而南丁格爾誓言始終牢記心間。那年,藍光閃過之后,千里之外的汶川大地震的余波,使整棟病房大樓明顯晃動,震中不明,人們在恐懼中繃緊了神經(jīng)??滩蝗菥彛o急撤離住院病人,是醫(yī)務人員的職責。而她所負責那組三位血液透析病人,卻要堅持透析,不愿撤離。她邊動員病人,邊繼續(xù)幫他們治療,完全鎮(zhèn)定自若。事后當記者采訪:“在大樓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是什么力量,使你堅持留下陪伴不愿撤離的病人?”她靦腆的回答:“我是護士,當危險來臨,決不能丟下我的病人不管?!笔茄?,這簡樸的語言卻飽含深情,醫(yī)者仁心,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病房中,我的病人,她是一位善良的母親,心跳驟停后的那場六十分鐘的搶救之戰(zhàn)萬分艱辛,我筋疲力盡。她那雙長跪地面的成年兒女求助而絕望中又充滿期待的眼神,使我心靈強烈震顫,而搶救成功后他們由悲至喜的致謝,使人由衷的欣慰。心懷善良,便生岀隨喜之心,“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蔽覀兊娜烁裨谶@點點滴滴的理解和信任中得以升華。 …… 夜靜悄悄,陣陣秋風將我的思緒又帶到眼前,月兒已上中天,那輪圓圓的秋月,一直掛在天空散發(fā)著皎潔的光芒,她將溫馨深情地灑向山城,傳遞給家家團圓后進入夢鄉(xiāng)的人們。那千百年來流傳的有關中秋節(jié)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將在人們美夢中再顯。
此時此刻,我站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沐浴著月光的滋潤,享受著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七圓的幸福感受,人也豁然開朗,那縷縷情愫,不盡的牽掛,蘊含著對這片美麗故土的深深依戀……
2017·10·7(農(nóng)歷八月十八)凌晨于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