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830484297 于 2018-8-10 11:00 編輯
何謂勸人為善?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 ;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韓愈云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然對證發(fā)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
為什么為善需要規(guī)勸?為善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但為善并非易事。人人都有天賦的善心本性,都有為善的良心基礎,但是進入社會,耽染五欲六塵,善心本性常被世俗蒙蔽,不知何為善,不知為何為善,不知如何為善,名利熏心,常易墮落。被蒙蔽的心性需要開啟,需要指點和提醒,迷惑需要開解,所以要勸。
人生不明道理,就如同在漫漫長夜做著一個大夢,在夢里我們喜怒哀樂,我們追逐名聞利養(yǎng),貪嗔癡慢,我們不知是非,昏亂顛倒,我們迷惑無明卻還自得其樂,我們煩惱無邊卻尋不到出路,我們危機四伏如處火宅卻不自知。勸人為善就如同將夢中的人喚醒,也如同使一個久陷煩惱的人脫離煩惱,清涼自在。 怎樣勸人為善?韓愈說有兩種方式,“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蔽覀冎砸獙W經典,就是因為勸人為善并不是隨便可以做的。我們自己不懂,又用什么去勸人?勸人也要依據圣賢的言論,所以我們要學《了凡四訓》,我們要研學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 勸人為善要注意什么問題?失言和失人。有的人因為業(yè)習之故不適合以口相勸,或者根性不適合,或者機緣不成熟,如果以言相勸,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比如在我們群里,為什么發(fā)的內容會有一定的選擇?就是因為文字是用來勸人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們發(fā)了一些內容,有的老師不喜歡,就起不到期望的效果,這就是失言。如果有的人根性很好,善根、福德都有了,我們卻沒有給他創(chuàng)造機緣,令他錯過了學習為善的機會,這就是失人。為什么會失人失言?根本還是智慧不夠。智慧源于圣賢,而不是個人的一點小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