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發(fā)表于 2019-8-8 22:44:57
|
只看該作者
曾國商代就在漢東立國,商王朝”立事于南,左比曾、中比輿、右比噩“,曾國是商王朝在南土的重要幫手。曾國的國君號稱:南公(南土方伯),是和西伯(周昌)一樣的諸侯長。
2 z) E2 a3 w- |# b商代末期南公與西伯結(jié)盟,并且派出曾國的宗支——南宮氏,輔佐西周王朝。是西周在南方的重要戰(zhàn)略盟邦,南宮世家在西周王朝貴為上卿,南公的主脈則留在漢東,周成王時被冊封為曾侯。, x( _+ I9 R1 o. }/ h3 [$ u/ [5 C
南公和南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南公是商代曾國國君的稱號;而南宮,則是曾國宗族的支脈(老二),曾國似乎把宗族按東宮、南宮、西宮來設(shè)置,東宮是老曾家的老大(伯系),南宮是老二(仲系),西宮是老三(叔系)。北宮則是死人安息的地方。. t r! @' b# D8 l; Z# r' \; ^! {
西周的分封,是把南宮氏(仲系)提拔到西周王室為上卿,在畿內(nèi)的采邑叫鄫。把留在漢東的主脈(伯系)封為曾侯,在平息鄂侯馭方和淮夷之亂后,曾國成為漢淮一帶的霸主,曾國的都城遷往隨邑(原西周南國之師駐地)。為了區(qū)別參與滅西周的鄫國,江漢曾國也被中原諸侯改稱隨國!7 ^! w. T$ b2 K: u
畿內(nèi)的南宮氏,奉南公為皇祖,奉南宮毛(周成王的顧命大臣)為亞祖,而江漢曾國只奉南公為皇祖。南北兩支南公后裔都拜烈山氏(夏代的稷)為遠祖,所以隨州和寶雞都傳說自己是炎帝神農(nóng)故里!
5 V5 E/ H: ]4 d7 C( `曾國與西周長期通婚(類似于現(xiàn)代仍流行的換親),這也是被誤認為曾國與西周同為姬姓的原因。其實”姬姓“是個訛傳千年的偽概念。商周時期姓氏有別,姓代表母系的血緣傳承,氏則是國家部族的標(biāo)志。古人以母為氏、以國為姓,曾是氏,凡是出身于曾國的貴族,都可以曾為氏,而女性貴族則可以在曾氏的基礎(chǔ)上加姓。
; Q- z/ h( h- @4 W( d 以現(xiàn)在的考古資料來看,曾國是一個極其重視氏族的國家,青銅器銘文都是氏名+職稱(排行)+私名的命名方式。中原諸侯也是如此,除了女性外,男性的名字很少加上姓。
0 I: b& ^0 z; R5 q8 N* h曾國考古,證明了先秦傳世文獻的不靠譜,也證明了“楚國八百年”是個謊言,后世犬儒把楚地眾多諸侯國的歷史和傳說搓揉在一起,杜撰了一個八百年的楚王國。其實楚王國是西周滅亡后才崛起的勢力,被曾國扶植用以抗衡中原勢力南侵?!敝苁壹缺?,用燮矯楚“就是這個意思。
6 B* p* ~8 U) k5 h1 N6 y& [" B) p* A% s, `曾國是楚地的諸侯長,”君庇淮夷、臨有江夏“,不僅不是楚國的”附庸“,而且還是某些時期楚國的宗主。比如楚成王就是曾侯出兵發(fā)動宮廷政變,誅殺堵敖集團”代立“的。伍子胥率領(lǐng)吳軍攻破郢都,又是曾侯出面庇護了楚昭王,并且”親敷武功、復(fù)定楚王“扶持楚昭王復(fù)國。
/ m7 j- e' j: }+ N棗樹林先是出了曾國得墓(有編鐘),現(xiàn)在又出了曾公求、曾侯寶及其富人隨仲嬭加,三個墓都有編鐘,為什么曾侯寶和曾侯輿之間有缺環(huán),卻多出了曾公求、曾公得二位疑似曾侯呢?有沒有這種可能:曾侯寶早夭,曾國朝政由其夫人隨仲嬭加聽政,叔叔曾公求攝政,曾公求死后由小叔曾公得繼續(xù)攝政。直到歸政于曾侯輿(曾侯乙的祖輩)。. ], ]+ q4 }7 n) [( }8 Q
曾公不是曾侯,是攝政的叔伯貴族,類似于周公旦,因為攝政輔佐幼子有功勞,死后按君侯禮儀下葬。而曾侯寶夫人隨仲嬭加,母儀天下?lián)嵝粲鬃勇犝?,死后也獲得了同樣的禮遇。
% g. m6 N7 H/ U" Q' j隨仲嬭加可能是楚國嫁過來的媳婦,但是嬭不是楚國王族的姓氏,楚王的氏是“酓”,不是羋更不是熊!嬭,是楚地對母輩的尊稱,現(xiàn)代閩北語:嬭,仍然指母親或是對母親輩的稱謂。! O6 j8 _& w0 |% G
指“嬭”為“羋”,實屬考古界的笑話!期待曾國考古帶來更驚喜的大發(fā)現(xiàn)!. X9 _3 v; ~0 Z7 L C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