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州日報訊 特約記者余運來報道:一排排“庸派”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公路環(huán)繞山間,一畦畦茶園綠意蔥蘢。3月14日,雨過天晴,走進承秦啟楚咽喉的十堰市竹山縣擂鼓鎮(zhèn),只見輕紗般的薄霧繚繞山間,漸次彌漫開去,清新的空氣宛如天然氧吧。6 K" p/ b9 H2 {5 D! t( m3 `& m
驅車繼續(xù)前行,來到與竹溪縣一河之隔的擂鼓鎮(zhèn)棗園村,依勢而建的民居整齊劃一,坡屋頂、馬頭墻、粉白墻……靜謐之中略顯秦巴文化的古樸典雅。! K y6 s/ t" `3 M" p
“快點到廣場上來,你娘家的客人來了!”棗園村黨支部書記龔國龍撥通村民加殿存的電話,語氣中帶著一絲急促。
8 E, ^+ N6 F; p" d! l0 o/ O9 F; ?; U “她是隨州人,來到我們村后,被大家一致推選為最美文化傳播人,被竹山縣婦聯(lián)評為最美侄媳,我們正在將他們一家申報為竹山縣平安家庭。”聊起加殿存,龔國龍贊不絕口。9 J# l8 _0 U. V# p) k
“我沒有龔書記說的那么優(yōu)秀!”一路小跑過來的加殿存放緩腳步,接過話茬。見到遠道而來的隨州老鄉(xiāng),加殿存臉上笑開了花,激動地語無倫次。
- d: w/ n( Z3 f3 J* l' X 2012年,加殿存從鐵樹集團退休后,結識了竹山職教集團退休教師龔太根,倆人喜結連理。龔太根把家從竹山搬至隨州左岸星城新家里。雖人在隨州,但每隔段時間,龔太根都要回竹山一趟,往返一千多里。
9 ]; V y% y, a “起初,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2013年,他突然接到竹山這邊打的電話,說他的叔叔因腦梗塞而偏癱?!奔拥畲娓嬖V記者,叔叔龔國房無兒無女,是村里的五保戶。他們接到電話后,簡單收拾了一些衣物,就直奔竹山,回到棗園村,看到空蕩的土坯房里,龔國房臥床不起,她和丈夫把叔叔抬到車上,送往山外的竹山縣中醫(yī)院,一住就是17天。經(jīng)治療,龔國房病情有所緩解,加殿存夫婦將其接回棗園村家里。
$ _ O* I" d6 D! c, T3 Z H 看著老公一個人開車往返于隨州與竹山之間,加殿存于心不忍。2016年10月,她背起行囊,與龔太根一道來到棗園村。
m! i$ G3 }" i; n }# f( d. m “四間土坯房年久失修,雨天房頂漏水,地面潮濕。她不僅沒有嫌農(nóng)村條件差,還主動拿出十幾萬塊錢,請工人整修房屋,添置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電器。”龔太根說,叔叔今年79歲,她對叔叔照顧得無微不至,一日三餐做好了,端到叔叔面前,還給叔叔買棉衣棉被。9 H0 k% l5 c/ J- S
“嫂子孝老敬老是我們的好榜樣!”村民熊桂枝坦言:“嫂子來了之后,晴天,每天晚上領著我們跳廣場舞,跳舞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上有70多歲的老太太,下有20多歲的小姑娘,跟著嫂子一起跳,很開心!”
# E* V# k; o/ `! l4 X: q& b. B “他們兩口從不吵嘴,鄰里關系相處融洽,還主動調解村民糾紛?!饼弴堈f,他們村以曬家規(guī)比誠信、曬變化比進步、曬健康比清潔、曬手繭比勤勞為主題,開展“十曬十比十評”活動,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加殿存被評為最美文化傳播人,當之無愧。
" v- `( d) {5 e6 W 不曬財富,曬家風;不比金錢,比美德;不評貧富,評新風。在擂鼓鎮(zhèn)鎮(zhèn)長趙斌看來,加殿存主動參與“十曬十比十評”活動,傳承了優(yōu)秀家風,弘揚了文明鄉(xiāng)風。. z% X4 ]# z( p6 w
. q1 C3 f9 W* v, p( f1 w1 k7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