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雙軌破困局 錦旗相映照初心 —曾都區(qū)人社局創(chuàng)新勞動維權機制破解欠薪難題
隨州論壇訊(通訊員向敏、張輝、湯依諾)“秉公執(zhí)法 熱心為民”“高效規(guī)范辦實事 熱情貼心為人民”,兩面鮮紅的錦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近日,曾都區(qū)勞動保障維權中心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辦案人員共同接過勞動者周女士的致謝錦旗,這是對他們23天高效維權的最高褒獎,也見證了基層人社部門守護勞動者權益的責任擔當。 維權訴求: 2883元背后的法治考題 4月1日,美甲師周女士帶著愁容走進區(qū)維權中心。她所在的美容服務店不僅拖欠2月份工資2083元,還以行業(yè)規(guī)矩為由克扣800元押金—根據入職協議,每月從工資中扣除200元作為“履約保證金”,需工作滿半年才予退還。面對頻繁情緒化管理的雇主,周女士提出離職后多次討薪未果,合法權益岌岌可危。 “表面是欠薪糾紛,實質觸及勞動法多條規(guī)定?!本S權員向敏敏銳察覺案件性質:企業(yè)收取押金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蚴杖∝斘铩钡囊?guī)定,拖欠工資則觸犯第三十條“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剛性條款。更棘手的是,企業(yè)主肖某采取“拖字訣”,以“經營困難”為由拖延履行,三次溝通均無實質進展。 聯動攻堅: 雙軌維權破解“拉鋸戰(zhàn)” 曾都區(qū)人社局立即啟動內部聯動,維權中心與仲裁院組建聯合專班,采用“政策攻心+法律震懾”雙軌策略:向敏持續(xù)釋法說理,明確告知企業(yè)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仲裁員梅書琦同步啟動仲裁前置程序,送達《仲裁風險提示書》,并通過模擬庭審流程,直觀展示企業(yè)可能面臨的行政處罰、信用懲戒及法律文書上網公示等風險。 案結: 23天跑出維權“加速度” 4月24日,最后一次調解會上成為案件轉折。面對即將啟動的仲裁程序和法律文書上網公示的壓力,肖某終于認識到拖延無效,當場通過手機轉賬 2883 元,全額支付拖欠工資及押金。從受理到結案,全程僅耗時23天。 “小案件彰顯大民生。” 曾都區(qū)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區(qū)人社局依托“調解+仲裁+監(jiān)察”三位一體維權機制,累計為496名勞動者追回工資、押金等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兩面錦旗既是榮譽勛章,更是前行號角。我們將始終把勞動者“錢袋子”放在心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破解維權難點,用法治力量守護公平正義,為優(yōu)化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注入人社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