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論壇訊 通訊員黃景偉報道:近日,民政部門開展了湖北地名詞典的備注工作。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對小林民俗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此機會分享給大家。 天梯路過去是一道山梁,海拔高約200米,相傳上天梯在清朝末年,就已經形成連接鄂豫兩省三縣的交通要塞。一條馬道,東到信陽,西去桐柏、南陽,南至隨縣的必經之路(因上天梯三面環(huán)水)。由于山高坡陡,山上叢林茂密,一條窄而陡的蜿蜒小路,商販們推著木制獨輪車、肩挑的、騾馬馱的,翻越此山歷經艱辛。后來地方官府看山路來往如此艱難,就召集地方豪強議事,由富豪們出資請來能工巧匠依山原路砌起上七十二步臺階,下七十二步臺階的梯形馬道,方便了過往客商。因如同登梯,日久被稱為上天梯。
民國時期(1933年),為打通信陽至南陽的通道,修建簡易公路。建國后(1949年)雖經多次擴修,標準不高。1984年小林設鎮(zhèn),進行大幅降坡,形成七米寬(路基9-11米)的渣油路面。1990年,312國道進行大幅改造,上天梯又一次挖降。
現已形成寬40米的水泥街道,兩邊民用建筑林立,高賈云集,天梯大道日車流6000余輛次,已變成連接鄂豫兩省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