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韜 隨州日報特邀記者 許景聞 姜灣村是隨縣新街鎮(zhèn)的南大門,漢十高速穿村而過,比鄰隨州南郊。2005年由韓沖、楊崗、姜灣3村合并而成,全村有版圖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92畝,807戶,3807人,黨員131人,村債權債務427 萬多元,今年己化債64萬元,2020年人均純收12830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正奮力奔跑在小康路上,談起村發(fā)展的秘訣,村民們贊揚說:靠一個開拓創(chuàng)新的領導班子。 抓班子學習 建戰(zhàn)斗保壘 村兩委會共6名成員,在支書蘇小亮的帶領下,以”四強”黨支部標準為目標,嚴格要求,努力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提升村兩委會成員整體素質,特別是今年,以習近平中國特社會主義思想作指導,組織兩委會成員認真學黨史,堅持“五從”:一從黨史中汲取為民的精神力量,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二從黨史中汲取踐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力量。歷史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當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從黨史中汲取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今天,我們擔當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偉大史命。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錘煉黨性上力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始終用黨性原則修身律己,切實以堅強黨性取信于民、引領群眾。四從黨史中汲取進行偉大斗爭的精神力量。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zhàn)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有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不斷進行偉大斗爭。五從“五老”講黨課、憶黨史、村史中汲取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到田王寨紅色景點參觀學習,提出每人寫不得少于1000字的心得筆記等硬措施,使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得到提高。通過學習達到“三個加強”,一是加強組織管理,落實管黨治黨責任。二是加強兩委會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意識建設,把抓黨建與抓工作有機統(tǒng)一起來,嚴格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決和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加強村兩委會團隊建設,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嚴肅對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堅持”四個服從”,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請示報告、”三會一課”等制度。本著”務實、盡責、誠信、合作、高效”的價值理念,努力開創(chuàng)和諧坦誠、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使兩委會形成一個戰(zhàn)斗力、凝聚力、創(chuàng)新力強大的堅強領導集體和戰(zhàn)斗保壘,為實現鄉(xiāng)村振興而奮斗。 百姓有所呼,村官有所應 村集體經薄弱,想實現鄉(xiāng)村振興,必須因地制宜,發(fā)揮土地資源優(yōu)勢,科學決策,發(fā)展產業(yè)。針對全村產業(yè)發(fā)展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產業(yè)優(yōu)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增強產業(yè)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縣創(chuàng)新網絡,堅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借“智”發(fā)展。抓“卡脖子”路建設,這是從村民吃的苦頭中總結出來的,2017年,8組菜農因路不通,5噸大棚蔬菜賣不出去,讓菜農損失2萬多元,14組養(yǎng)雞專業(yè)戶彭華周,養(yǎng)雞3000只,因路道問題,大車不能進,靠手扶轉運,費力、費時、增加費用1萬元。品韻現代農業(yè)匍萄采摘園,40萬斤匍萄急待出售,因路道問題,北京、廣州的大貨車不能開進匍萄園,致使葡萄滯銷。百姓有所呼,村官有所應,下決心解決產業(yè)發(fā)展中的“瓶頸”問題。7年多來,先后籌措資金1058萬元,硬化通組通戶公路23公里。道路通,百業(yè)興。催生出“四園”成功落地發(fā)展,即優(yōu)質蟠挑、黑桃、葡萄、冬桃采摘園。再大的貨車也能開進園,保證了貨暢其流,優(yōu)質優(yōu)價,果農心里樂開了花。 心細如麻絲 體貼細微處 姜灣村現有因病致困的7人,隨時可能返貧。為不讓一個人掉隊,村兩委會把關注特困群眾例入重要議事日程,如1組老黨員蘇純武因心臟搭橋、腦血栓而臥床不起,村每年為其爭取上級扶持資金近3萬元,并為其孫子爭取教育扶貧資金5000元,防止掇學。細心地村支書蘇小亮還把他作為聯系人,經常上門探望,自掏600元慰問,覺得帶著體溫的錢慰問更溫暖。蘇純武感慨地說,600元對有錢人來說不多,對于我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錢。如此類情況,并不富裕的蘇書記每年都要拿出2萬多元扶持困難黨員和群眾。對困難群眾百般呵護,對村民安全更是倍加細心,經常請專業(yè)人士對村民進行防火災、防水災、防盜賊、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的同時,還組織干部查事故隱患。今年6月,蘇書記在5組檢查時,發(fā)現離25米高的電線桿2米遠的沉井流淌著水,桿腳沒有任何跡象,他尋根探源,原來水從電桿基座流出,基座全沖空了,電桿搖搖欲墜,一旦電桿翻倒,將連帶13個電桿翻倒,砸倒民房,危及群眾生命,讓他嚇出身冷汗,他立馬給鎮(zhèn)政府匯報,鎮(zhèn)領導立即派人現場指導,用挖機破面,填沙石固桿基,避免了一起可能發(fā)生砸房、傷人、停電的災害。 工作耐心做 善理“雜線團” 姜灣村曾是新街鎮(zhèn)的上訪大村,有2名經常進京、3名經常進省上訪,還有一些進市、縣、鎮(zhèn)上訪的。村發(fā)揮黨組織的疑聚力、戰(zhàn)斗力、向心力,采取黨員包戶聯人責任制,借助多走訪、勤走訪、常走訪,認真傾聽上訪戶的訴求,準確抓住“雜線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力爭用看透表象的“眼力”找準線頭,用深入一線的“腳力”理清脈絡,用勇于擔當的“魄力”解開死結。10組50歲殘疾民師鄧克昌提出待遇問題,要求與公辦老師一樣,因政策滿足不了需求,自2007年開始進京上訪至2015年,成了“難纏人”,蘇小亮把他當作包保人,和他交心談心,宣傳民師政策,并根據他的實際困難,依據有關政策,一是為其申請辦理殘廢證,獲得殘疾補助;二是將全家5口人納入低保;三將其表現突出、主動做公公工作的兒媳賈平平納入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yǎng)對象。2019年5 月,訪友邀鄧克昌再進京上訪,鄧克昌說,黨支部把我的問題都解決了,我那有臉面再上訪呢!20組39歲村民盧人威,由于父母離異,患上間隙性精神病,長駐北京上訪,一要求父母復婚,二要求為父親辦五保,村副書記金從軍作為包保責任人,通過其母親做其父親的工作,按政策解決了他家的生困難,父親打電話叫他回家后,村里找醫(yī)生為他治病,病治好了,生活無憂,也無心上訪了。15組村民姜登福因公司破產,土地撂荒,土地租金不能兌現,帶著幾個人經常到省里上訪,要求破產公司兌現136戶租金。村干部給他講政策,并以情理感化他,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他又主動向其它租賃戶做解釋工作,使集群上訪息訪了。原易地搬遷戶曹超明,念及自己的半畝老宅基地,雖然住著危房,仍不愿搬,還上訪。村干部何小寶、黃娟多次上門宣傳政策,講明厲害得失,領他到搬遷戶家看變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愉快地搬進新居,干部回訪時,他一口氣數了5個方便,即:孫子上學方便,看病方便,購物方便,出行方便,娛樂方便,只恨自己死腦筋,搬晚了。 真誠搞服務 樂當店小二 村民徐然設是2010年從丹江水庫移民過來的,種著幾畝地在貧困線上掙扎??伤幸皇址N果技術,2013 年相中了一塊掛坡地,想圓果園夢,與村民幾經協(xié)商無果,村干部知道后,協(xié)調做通了22 戶村民的工作,順利流轉土地51畝,當時手頭緊巴,購20畝地的桃苗款無著落,村里出資2400元為他購回了優(yōu)質蟠桃苗,請市、縣果樹專家進園技術指導,3年后開始掛果,第五年進入豐產期,畝產達到4000多斤,產值達到1萬多元,產品供不應求,順利脫貧。徐然設喜不自禁地指著滿園壓彎枝頭的葫蘆大蟠桃說,這桃不僅個大、鮮亮,而且比蜜還甜呢!不是村里支持,我那有今天的好日子過! 蘇書記你怎么來了,我正在為即將上市的8萬多斤葡萄賣出發(fā)愁呢?葡萄采摘園的董事長鄧清問道。能不愁嗎?今年洪災嚴重,疫情漫延,市場疲軟,這不幫你請來了記者,專為你做免費宣傳?。√K書回答說。真是太感謝了,做夢都沒想到你這么心細呀! 今年8月12日,突降暴雨,河道被垃圾堵塞,形成堰塞河,導至河水漫堤,即將收獲的50畝稻谷被淹沒,支委靳義軍帶領5個村民,奮不顧身跳入急流中,清除河道堰塞體,使50畝被淹稻谷退水,挽回經濟損失7萬多元。針對農村垃圾亂扔,由村干部組織志愿服務隊,實行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清理房前屋后、溝邊、堰邊、路邊垃圾。全村有60歲以上老人720人,為讓他們老有所學、所樂、所安、所醫(yī)、所養(yǎng),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老年日照中心,配有麻將,棋牌、書畫、乒乓球、羽毛球、電視等娛樂設施,老人們聚集在一起,其樂融融。村干部們經常上門和老人們拉家常,聽意見,掃衛(wèi)生,為老人服務,把黨的溫暖送給老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