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我國各個節(jié)日都有一些習俗,立冬的習俗有哪些?小的時候,一道立冬家里面就會煮餃子,那么你知道立冬這一天為什么要吃餃子嗎?立冬還有那些傳統(tǒng)習俗呢? 立冬習俗 1、冬泳 冬泳是近些年里剛剛出現(xiàn)的一種,慶祝立冬的方式,在哈爾濱,立冬這一天里,黑龍江省冬泳協(xié)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很多人都是以這猴子那個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不過對于喜歡冬泳的人們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好是從天氣暖和的時候堅持每天下水,持續(xù)進行鍛煉。還有要對冬泳的水岸有足夠的了解,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邊的情況,就不要輕易下水,以免發(fā)生意外。另外,要結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顧。 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人體的肌肉活動會受限,關節(jié)組織活動性降低,身體也具有一定的懶惰性,因此鍛煉時更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循序漸進。 2、補冬 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tǒng)。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立冬有哪些習俗:桂圓、立冬有哪些習俗: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jié)氣,蘇州中醫(y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3、冬學 冬天夜里長,而且又是農閑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辦“冬學”是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guī)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yè)知識訓練,培養(yǎng)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里。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擔,適當?shù)慕o予報酬。 4、吃餃子 餃子的原名據(jù)稱叫“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里人對親人貼心的關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