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2-6-6 12:22 |
---|
簽到天數(shù): 5 天 [LV.2]偶爾看看I
|
神農風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于中國來講,14億人吃飽、吃好,必須確保糧食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中央義不容辭,地方也要義無反顧。3月22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五次學習,專題聚焦糧食安全,壓實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守牢糧食安全的底線。
說到糧食,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糧食連年豐收,可以高枕無憂。其實不然,我國糧食安全仍是緊平衡的格局,且長期不會改變。加之新冠疫情、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耕地“非糧化”、糧食浪費現(xiàn)象等層出不窮,保障糧食安全任重道遠,要未雨綢繆。
保障糧食安全,認識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地講,糧食安全是戰(zhàn)略問題,手中有糧,才會心中不慌。如何做到這一點?最為緊要的是提高認識,要全面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清晰地認識到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堅持做到“米袋子”市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推動糧食安全責任落實落地。也要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自身,切不可把“米袋子”“菜籃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市場,搞起“無糧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中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這是對當下糧食產銷的供應鏈持續(xù)經受考驗的現(xiàn)實回應,說明糧食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緊抓緊再抓緊。要樹立大食物觀,統(tǒng)籌抓好糧、油、蛋、肉、奶、蔬、果、水產品等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保障糧食安全,耕地是根本。對于我國來講,全球7%的耕地養(yǎng)活了近20%的人口,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確保18億畝耕地是農田,且是良田。同時,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堅定不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讓好地多產糧、產好糧。要不斷提高農民種糧務農積極性,堅持和完善農業(yè)的價格和補貼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yè)效益,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能夠多得利。
保障糧食安全,科技是支撐。土地有限,科技無限。著力推進農業(yè)科技現(xiàn)代化進程,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落地見效。堅持向科技要生產力,在加速把現(xiàn)代科技應用到育種、耕作、收割、流轉等各環(huán)節(jié)、全鏈條的同時,加強農業(yè)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農業(yè)發(fā)展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要發(fā)揮鄉(xiāng)村人民公司的作用,推動土地流轉,實現(xiàn)規(guī)?;?、機械化,提高土地的種植率和產出率。
保障糧食安全,節(jié)約是時尚。近年來,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不良風氣,大吃大喝、講排場、擺闊氣、要面子,造成浪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批示,反對浪費,倡導節(jié)約。要主動弘揚踐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節(jié)約糧食,常念“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堅持“光盤”行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要不斷地宣傳,納入到“創(chuàng)文”“創(chuàng)衛(wèi)”工作中,讓節(jié)約糧食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通過節(jié)約“增加”糧食,保障糧食供給。
倉廩實,天下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當下,更需以強烈的憂患意識,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