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22-11-21 15:20 編輯
湖北日報
2.jpg (150.84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22-11-21 15:05 上傳
11月22日,小雪節(jié)氣到來,在二十四節(jié)氣體系里,這是冬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小雪三候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漸增。 俗語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說法,汪曾祺先生也說過一飄雪花,他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湯”。在種植技術與保鮮技術都不發(fā)達的年代,萬物凋零的冬天,腌制是保存食物的重要方法?!对娊?jīng)》里有唱:“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jū),獻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hù)。”大意是屋舍人家附近的田埂邊上,長著果瓜,先民們把它們削皮切塊,腌漬成咸菜,其中“菹”是腌漬之意。咸菜不只作為存糧,還要用來祭祀供奉先祖,這樣后代才會受到護佑。 不僅有文字還有實物,腌制的手法歷史久遠。湖北省博物館“楚國八百年”展覽上有一條網(wǎng)紅干鳊魚,出土于2000多年前的墓葬。這條魚檢測出鹽的成分,考古學家推測為腌制后下葬。浙江省龍游縣“李未墓”中出土的西漢晚期腌菜壇子,距今2000年左右,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為腌菜“保駕護航”的實物見證。 古人腌菜有哪些品種呢?典籍里可查到,周代有專門制作腌制品的人——醢人,在他們的手中,當時能吃到的蔬菜幾乎都可以腌制。從《周禮》所記來看,其中以韭、菁、茆、葵、芹、菭、筍等7種蔬菜為主,稱為“七菹”。到秦漢時,古人冬天食用腌菜的品種已比較豐富,且腌制的手法也更為成熟。《四民月令·九月》記載:“九月藏茈姜、蘘荷,作葵菹、干葵。”意思是九月份(農歷)開始收藏鮮嫩姜、蘘荷,腌漬葵菜,曬干葵菜。這里也透露了古人冬天食用的另一個菜蔬品種——干菜。 干菜與腌菜制作方法正好相反,是將菜蔬水分曬干,類似現(xiàn)在常見的各種菜干。到了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以“菹”單獨成章,記載了20多種腌制蔬菜的方法,其中不乏有利用厭氧發(fā)酵制作泡菜的詳細步驟,堪稱當時最全的腌泡菜教程。湖北省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南朝梁代《荊楚歲時記》是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qū))歲時節(jié)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宗懔在書中記載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節(jié)令和時俗。書中記載:“仲冬之月,采擷霜蕪菁、葵等雜菜,干之,并為干鹽菹?!边@種干菜和鹽腌漬的,大概類似現(xiàn)在江浙一帶的梅干菜。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更為明確:“姜辣蘿卜,生腌木瓜。” 時至今日,辣椒、大蒜、生姜、蘿卜、豆角、黃瓜、莧菜、白菜……只要是地里長的,基本都被中國人腌了一遍。各地氣候、物產差異很大,腌菜技法多樣。時節(jié)再往深冬里走,肉類也要腌制起來,產生出臘的風味。腌菜、臘肉,貢獻出不同滋味的同時,也標志著時間的收尾,一年將在漫長冬日里進入尾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