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論壇
標題: 鴻揚裝飾------現(xiàn)代空間美學,以“物”為主 [打印本頁]
作者: 鴻揚裝飾 時間: 2021-10-4 18:05
標題: 鴻揚裝飾------現(xiàn)代空間美學,以“物”為主
本帖最后由 鴻揚裝飾 于 2021-10-4 18:23 編輯
如今
千禧一代的天下,“懷舊”成為當代經(jīng)典
走到哪都被兒時的記憶所吸引
就連電影也是翻拍以前的經(jīng)典
從而獲得可觀的票房
比如現(xiàn)在更火的《哪吒》
她的成功就在于千禧一代的懷舊之情
是他們的美好記憶
再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重溫美好
可謂走心至極
舊物,越來越少,所以價值越彌足珍貴
這里的價值不是值多少錢
而是有多少感情在里面
在這個瞬息萬變、物質(zhì)橫飛的世界
舊物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和生命的分量
在賦予空間美學及精神素養(yǎng)同時
摒棄嘈雜與迅捷,還原生活的原貌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1
侍物府 – 侍奉時間留下的痕跡
福州 / 大成設計
—— 以“物”為主的器物生活美學空間 ——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薄? 陶淵明
人們常說“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就在這個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中,一處以“物”為主的器物生活美學空間,正在悄然綻放。
館內(nèi)觸目所及皆是古器物、老瓷,物有年頭,人不多語,饒有古意,主人喚之“侍物府”。
▼內(nèi)部空間概覽
侍物府的入口由幾塊白色的片墻組合而成,形成一條狹長而靜謐的過道。質(zhì)樸的色調(diào)、干凈的線條、粗獷的石子相互碰撞,夾雜著隱隱綽綽的光影,禪意呼之欲出。
設計師依照空間的圍合、遞進邏輯,使得過道形成一定的空間序列,同時盡可能的減少設計語言,削弱行走時的關注點,令人的心境趨于平靜,在徐徐清風中感受微妙的儀式感和序列感。
我們常常抱怨都市的節(jié)奏太快,來不及回看“時間留下的痕跡”,而侍物府是一個能提供回憶駐足的空間。
▼侍物府的入口由幾塊白色的片墻組合而成,形成一條狹長而靜謐的過道
▼質(zhì)樸的色調(diào)、干凈的線條、粗獷的石子相互碰撞,夾雜著隱隱綽綽的光影,禪意呼之欲出,
設計師遵循博物館展陳規(guī)律,對陳列展柜的尺寸進行反復推究,琳瑯滿目的唐宋茶器,元明佛像雕件、北歐古家具……所有隱藏的珍寶都有序地呈現(xiàn)在來訪者的面前。
傳統(tǒng)器物恰如其分地融入當代美學,使得空間愈加舒緩、充盈,這無疑是對時間、生命的更高禮贊。
▼傳統(tǒng)器物恰如其分地融入當代美學,使得空間愈加舒緩、充盈
▼吧臺區(qū)域
展館中部,數(shù)道雅致的簾幕低垂,內(nèi)側場景若隱若現(xiàn),編織了一個欲說還休的場域。視線透過朦朧的簾子得到延伸,從而保證空間區(qū)塊的獨立性,以及空間之間的互動性。光線經(jīng)過輕薄的簾子,變得柔和,時間在此滯留,周遭的一切仿佛靜止了。
身處其間,與友人侃侃而談或駐足領略古玩趣味,都是難得的體驗。使人不得不承認,古往今來的歷史遺存與當代設計在這里完美邂逅了。
▼展館中部,數(shù)道雅致的簾幕低垂,內(nèi)側場景若隱若現(xiàn),編織了一個欲說還休的場域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笔涛锔?,居鬧市之中,求的又是一份靜的氣息。
侍物府又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抬高區(qū)是一個復合空間,桌椅可靈活挪動、組合,滿足不定期上演的手作匠人作品展、分享品鑒會、沙龍活動等需求。
▼抬高區(qū)
墻后是一條細長的過道,允許一人過,做舊處理的墻面和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軌道枕木相互映襯,將人拉回到淡泊的狀態(tài)。過道的右側通往會議室;左側是一條迂回的路徑,既可以近距離看展品,又形成一個新的動線關系,豐富空間的層次。
設計師懷著對老物件的敬畏之心、對時間的詠嘆,將古美術融入到當代設計語言里,摒棄嘈雜與迅捷,還原生活的原貌,為現(xiàn)代人構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墻后是一條細長的過道,允許一人過,做舊處理的墻面和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軌道枕木相互映襯
2
清居雅齋,與古為新 – GRAY SPCAE
福州 / 樂享設計
—— 文人式空間 ——
窗外
閩江細水長流
窗內(nèi)
古物悄悄訴說著歷史長河
本項目坐落于福州融僑外灘。業(yè)主雅好收藏,藏品日漸增多,故而需要另置一處文人式空間,以供收納、賞玩、會客等。這套房子位于高層,北面朝向閩江,視野極佳;南面雖無山水佳景可借,卻具備充足的采光和日照。
基于業(yè)主的偏好,我們以清水泥作為南面墻的底色調(diào),北面墻則以白色磨砂材料輔之?;疑?,顯得蘊藉;白色,則顯空靈。一灰一白,既強調(diào)明暗對比,更能折射出周邊的氣脈。
一入戶,便是一條狹長的走道,大略以此為軸線,自西向東,空間橫向舒展開來。它將整個廳堂分隔成南北兩側,分設佛像展廳、中堂,又漸次梳理出書齋、休息室,以及兩兩相對之獨立小茶室。
布局的用意,旨在以四季、時辰的變化和特點,結合東西南北方位,主人得以任運自在,妙賞四時。
▼入戶門,一條狹長的走道將整個廳堂分隔成南北兩側
▼佛像展廳
▼佛像展廳的白色展柜,配合原木色
▼佛像展廳局部
整個空間內(nèi)更不容忽視之處,應是北向中堂的入口隔斷。它是一座由拱形混凝土澆筑而成的佛龕,里供一尊雙面佛像。以佛龕為“障景”,既令來者動中思止,從外界喧囂中沉靜下來,產(chǎn)生深思遐想;也使得“中堂-走道-佛像展廳”層層收遞,呈現(xiàn)出深遠層次。
▼從北向中堂的入口隔斷處看佛像展廳
▼北向中堂的入口隔斷細節(jié),是一座由拱形混凝土澆筑而成的佛龕
▼北向中堂
▼北向中堂局部
穿過中堂一段,在小茶室又造一個局部放大的“內(nèi)庭”。根據(jù)原有結構梁,將門洞內(nèi)退,空隙處填充玻璃磚,夜幕降臨彷若流光鑿碎,洞內(nèi)自有乾坤。
▼小茶室
▼小茶室細節(jié)
▼室內(nèi)空間局部,木制窗簾不僅透光,還保證了景觀視野
▼室內(nèi)空間局部,木元素與灰色的混凝土墻相得益彰
空間的串聯(lián),非一味地分隔,而是汲取了傳統(tǒng)江南園林的構筑理念,采用漏窗、木格柵等元素,運用虛實關系借景,居其間卻能感知到另一個空間的氣息流動,何其有趣!
▼空間局部,采用木格柵
▼空間局部,木門搭配木格柵分隔空間
▼空間細節(jié),采用漏窗元素,運用虛實關系借景
▼漏窗細節(jié)
古語云“匠作之人的三分易為,能主之人的七分難傳”。因此在陳設上盡量留白,不贅繁縟,也為主人預留了“填充”的一席之地……
地址:水郡世家正門以東50米
咨詢熱線:0722-3586655 18107222048
歡迎光臨 隨州論壇 (http://www.ynkmha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