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論壇
標題: 帶你去看麥子綠了春天的八一橋村 [打印本頁]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5-31 11:53
標題: 帶你去看麥子綠了春天的八一橋村
----三里崗鎮(zhèn)八一橋推動農業(yè)現代化見聞
圖文:王玉玲
這里是漳河和八一河交匯地,204國道、212省道貫其中,有一座橋叫八一橋。這里的河流清澈、環(huán)境干凈整齊,通村通組水泥路伸進大山深處。這里古樹參天,田野麥苗綠了春天,稻谷染黃秋天。這里是精品糧食訂單村,它叫八一橋村。
走進三里崗鎮(zhèn)八一橋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村莊依山而建,樓房平房大屋小屋錯落有至,屋前香菇屋后板栗富了村民,美了鄉(xiāng)村。田野里無論春夏秋冬,都是綠油油的麥子稻谷,沒有空地荒田,一派興旺景象。
今天的枝繁葉茂,是辛酸和汗水澆灌而成的,這里曾經“貧窮、落后、封閉”六個字涵蓋此間的一切。
道路九曲十八彎,從龍?zhí)稕_到八一橋九公里的路程要過十一道河流,無論冬季夏天,村民出行都要脫掉鞋子,光著腳丫淌過冰冷的河水走出大山去買鹽買油買生活用品,孩子上學更是一大難題,交通閉塞的局面,時時牽動著村干部的心。
看著村民鼓足勇氣,將腳伸進冰冷的河水,過河后腳凍得失去知覺,紅得像剛從土里刨出的紅薯時,看著夏季紅水洪水泛濫成災,農田田埂被洪水啃開一條條“傷口”,泥沙肆虐地涌進稻田,將稻谷壓倒在身下,猙獰地張開血盆大口,向村干部示威,嘴里喊著“你們任我宰割”。
此情此景,似一根弦,在村干部的腦海里緊繃得快要斷裂:“作為村干部的我們心疼不已,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像狗一樣撕咬著我們的心?!本攀甏未逯魅蔚墓鹁皣劾镩W動著淚花,感慨地說。
“看著泛濫的河流,那條羊腸小路。修路,架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不然愧對村民,愧對每天赤腳上學的孩子,村干部就得為村民辦點實事!”停頓一會的桂景國動情地繼續(xù)著說到,似回到那不堪回首的艱苦年代:“修路,必須修路。”是村民的聲音,是孩子的聲音,更是村干部的心聲。
九十年代中期,村里沒有錢,沒有挖機,但八一橋村有千余村民,千余雙勤勞的手,我們用手挖,用肩挑。我們有鍬,鋤頭,鎬,有板車。八一橋村人拿出肩挑背馱,愚公移山的精神,開創(chuàng)新生活,打通通外面世界的致富路。
大山里修路,比平原地帶修路要困難得多,山高,路遠,河流彎曲,而且要盡量繞開珍貴的農田是何等的艱難,每進一米就要劈山,每進一尺就要砌河,“再難我們也要堅持到底!”這是八一橋村村干部的信念?!盁o論多難,我們也要前行,修一米是一米,每前進一米就與外面的世界更近了一米?!边@是八一橋村人的決心。
通過兩個春、秋、冬,枯水季節(jié),農閑時節(jié),全員參與的大力治理,一條依山繞田而建的,能開進土三馬,手拉機,騎自行車的“公路”基本形成。
“不能停留”,又一個聲音似號角,催促著村干部繼續(xù)前行。
那條洪水季節(jié)總愛禍害農田的河流,在八一橋村人的手下,也變得乖順,堵住了吞食稻谷的“嘴”,讓洪水乖乖地按照八一橋村人的路線奔流。河流上還建了四座小橋,村民出行,孩子上學從此不再光著腳丫,摸著石頭過河了。
人們從小橋上,從土路上歡快地拖著香菇、板栗、麥子、稻谷、大豆奔向市場,回來時腰包里裝著鼓鼓的“票子”臉上神采飛揚:“連做夢都笑出聲來!”村民笑瞇瞇地說?!袄瞎鹨话嗳耍瑸榇迕褡黾蠛檬?!”另一村民指著變直了的路,變寬了的河手舞足蹈地說:“現在的路基,就九十年代中期老桂帶領村民挖出來的,為后來的通村、通組公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贝迕窀屑さ卣f。
是呀,老百姓心中有桿稱,那稱砣就是老百姓。
現任村治保主任的高林,把八一村珍藏了多年的寶貝如數家珍地“亮”了出來。
2004年之后的幾年里,村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國家補貼,村委會自籌,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率先修通了九公里通村水泥路。 通村通組公路像一條玉帶延伸到八一橋村的村組。
現在的八一橋村,是一個三村合一的農業(yè)大村,常住人口3124人,水稻面積4145畝,通村公路15余公里,四米寬的通組公路已完成80%,通往鄭家河的漳河流域治理改造4.4千米,為農業(yè)生產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來,村委會一班人,一直在農田基本建設上狠下功夫,農田改造小田改大田 600余畝, 4145畝水稻田,無論春夏秋冬,走進八一橋村,田野里麥子,稻谷長勢喜人,一片豐收景象,沒有田里長樹,長草的摞荒現象,為農業(yè)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村基本實現了農業(yè)機械化,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小型農用機一應俱全,村民家家戶戶的門前都停有手扶拖拉機,種植糧食再也看不見肩挑背馱手插秧的場面了!”村支部書記張大新邊走邊指著農戶屋檐下的手扶拖拉機高興地介紹著。
是呀,路邊正在用盤子在地里撒著拌有紅色肥料的稻谷種子的農家人,低頭精心地撫育著秧苗。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問道:“您弄這些花花綠綠的大盤小盤干什么?”農家大哥見我走來,直起身子笑著對我說:“這就是在育插秧機的專用秧苗,到時候一塊秧苗正好可以放在插秧機的盒子里,插秧機就會均勻整齊地,間距適宜地插在稻田里!”我笑著說:“以前的那種將谷子撒在泥里,發(fā)芽后再一顆一顆地移到大田里,好像叫季秧,長大后再扯起來栽到水稻田里的種植方法廢棄了嗎?”農家大哥哈哈大笑:“感覺你好長時間沒來農村了,那種笨重的種植方法早廢了,那樣費時費力,產量低,人辛苦得要死,現在插秧實現機械化,人輕松,省時省力。”他用手擦擦額,眼睛望著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麥田,似看見一臺臺插秧機,正機聲隆隆地在田間將嫩綠的秧苗排成一行行。我說:“難怪你們村沒有一塊空地荒地,機械化作業(yè)減少農家人的勞動強度,產量也不會減少?!?/font>
“我們村農業(yè)機械化已實現了90%,因此農民種糧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歷年來糧食產量一直有增無減,被評為訂單農業(yè)精品糧食供應村,每年向國家提供稻谷,麥子 1000余噸?!睆埓笮伦院赖卣f。
八一橋村,不僅是糧食種植“大戶”,民生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面積,
綠化樟樹,桂花樹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走在八一橋村的鄉(xiāng)間路上,你能聽見松柏,植被在講敘這里的故事。
多年來,村干部鼓勵村民,利用山高,空氣清新,常年云霧繚繞這得天獨后的原生態(tài)資源種植茶葉,景觀樹等經濟作物,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你們看,那片茶山就是我們村的村民種的,現在正是采茶時節(jié),今年的收入應該不會差。”順著張大新手指的方向看去,幾個山頭綠緞子一樣的茶山上,腰間掛著簍子的村民正聚精會神地采著嫩綠的毛尖茶,撲鼻的清新漂向遙遠的城市........。
“我們村九十年代初期村集體投資,利用龍?zhí)稕_水庫位置高,水清澈的資源,率先實現了自來水引到家家戶戶,讓農民享受了城里人的自來水生活。村里高壓電全村全覆蓋、危房全改造、貧困群體、殘疾人、低保對象精準到位,不落一人?!睆埓笮罗k著指頭敘說著這里發(fā)生的人和事,眼前那走村串戶做工作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眼前。
“2021年我們村正在籌備置辦糧食涼曬烘烤機和小型農用機,為村民在陰雨季節(jié)收割糧食排憂解難。繼續(xù)在農田基本建設上多做實事,通村公路擴寬改直4公里,宋家畈小橋盡快完工投入使用。”張大新遙望遠山遠水,一臉凝重,感到肩上的擔子旬旬的,任得而道遠。
從張大新臉上,我讀懂了這里為什么田野沒有摞荒,鄉(xiāng)村處處可見新建的樓房,是這些基層干部,為村里的發(fā)展,為村民致富做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實實在在地做實事留住了村民種植糧食的心,守住了鄉(xiāng)村的興旺。
作者: ccs6402 時間: 2021-5-31 15:11
豐收在望!
作者: 府馬嶺 時間: 2021-5-31 17:16
不是
那里應該是204國道、240國道的交匯地,“三崗”置景造樓的景觀區(qū)。
作者: 大道之行 時間: 2021-6-1 10:17
圖文并茂,身臨其境,心向往之。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1 12:30
一派興旺景象。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1 12:30
國道正在修還沒通車!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1 12:31
感謝關注!
作者: 起水生風 時間: 2021-6-2 16:41
能種小麥的農民真是勤勞的人
作者: 知鄒常樂 時間: 2021-6-3 11:44
等我的小兩輪回來了我得去看看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7 10:21
是的,所以吸引了我的目光。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7 10:21
值得一看。
作者: 府馬嶺 時間: 2021-6-7 17:51
今年,時光已過,建議 明年3月份前后再發(fā)再去看!
作者: 寧寧 時間: 2021-6-11 15:03
你去拍的照片一更美。
歡迎光臨 隨州論壇 (http://www.ynkmha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