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5 `# H6 K, X2 k2 Y, E ) i, o. D p/ h3 P- w3 b% j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孫慶偉教授直言,“當時的女性很厲害,有晉姜、有羋加、有羋月,老公死得早,她們就能掌權執(zhí)政?!?br />
' A9 Q' ?* P. e ; [" o) w& ^. y2 |6 x u- Z(, 下載次數: 14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 A5 T9 N+ N+ R+ s, M! G$ ~
棗樹林墓地考古現(xiàn)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M1 S5 Z/ w8 Y, _3 y- _
: h' m" m6 b t. ~: s _5 @
一件嫁妝終結“曾隨之謎”▲▲▲1978年,隨州曾侯乙的發(fā)掘曾引出了一個令考古界和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今隨州之地——史書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隨國,為何頻頻出土的又是曾國文物?曾、隨到底是何關系?- A* `( E3 S5 K% R/ a' U5 F# e- I
) E7 x# s; |% F. U* ~; L5 j9 }
對此,學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曾國即隨國。已故的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生前就曾撰文認為,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曾國就是古文獻的隨國,曾、隨是一國兩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曾”即是“曾”,“隨”即是“隨”,二者不可混同。2 e' Y0 W7 G! S5 R
& I6 G, U' w4 j$ C (, 下載次數: 14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 z$ {; I+ d" E D
) ]+ E; B0 S) `- ?0 @+ F不過,此次曾侯夫人羋加墓(M169)出土的銅缶上的一句銘文提供了關鍵信息——“楚王媵隨仲羋加”(大意為楚王嫁女入隨的陪嫁)。這件銅缶是楚王嫁女入隨的嫁妝。 6 }# Q/ B/ ~! w g3 v* B; g u5 S8 j1 v- `$ l
前面提到,“羋加”是曾侯夫人,銘文上楚國又稱曾為“隨”,說明曾隨一家,基本解決學術界爭論不已的“曾隨之謎”問題。 & E/ V; l2 i" q& m5 y3 Y : I6 Z: T: q! V$ B* V曾國祖先是……▲▲▲羋加墓出土的編鐘銘文還透露了關于曾國祖先的信息。銘文中出現(xiàn)的“余文王之孫”可能涉及曾國確定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的新材料,以及該銘文與之前曾侯與墓銘文“稷之玄孫”對照,可以從曾國出土銘文記載的角度,辨析周代從“稷”到“文”、“武”的世系。為周王朝的世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出土文獻,也為研究曾國始封以及“曾”的族屬提供了新材料。$ g8 E% t! z8 p. \' Z6 l/ g
6 ~7 T. E# Y+ K! j曾公求墓出土銅鼎、壺、簠上均有發(fā)現(xiàn)“曾公求”銘文,并在方壺壺蓋可見“皇祖南公”,進一步確認了曾國為南公之后。+ {1 B% f+ I1 e; u, y1 _4 O: B
* [# b1 w" T0 \9 c(, 下載次數: 153)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 O( b' r) M) Q - J8 j) U1 v0 ^5 I周王朝在周初開疆拓土時曾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據此前隨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銘文器顯示,南公因輔助文、武王,幫助周王朝撫定天下,被分封于周之南土,即為曾國。2 p. l _1 S# j$ B) B- D
1 X' u! ^4 y6 `' V& Q" h/ U, S
這里的南公就是西周重臣南宮適??催^《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故事,其實,里面還提到了周文王赴朝歌時,曾命“外事托于南宮適”。 - L4 Z. ^2 @. @ ' P$ @3 Y8 R! i( h7 ^: y9 G) j至于曾國與楚國的關系,郭長江解讀認為,曾是周姬姓嫡系,代表中央統(tǒng)治南方,楚為當地政權,與中央嫡系互動頻繁(有數位曾侯娶羋姓夫人),期間勢力此消彼漲,但文明卻趨于共生融合。 + }; b- g$ T( O: Y/ W8 V 1 O+ q1 F7 ]/ w2 a3 v他們和曾侯乙啥關系?▲▲▲4 L! r0 B, b' U. V2 u e! }
說完曾國,可能有人要問,曾候寶、曾公求和曾侯乙是啥關系?. i/ Z# |, f4 d: j0 y/ W& X" }! n
7 m$ P! ^; F2 O# V9 W; }